書頁邊緣

我們為什麼要關心書頁邊緣?


《史記鈔》九十一卷(1620),中國嘉善縣圖書館藏,《嘉興市珍貴古籍圖錄》
《史記鈔》九十一卷(1620),中國嘉善縣圖書館藏,《嘉興市珍貴古籍圖錄》

從小到大,我們都在不同的書本上,讀過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,默背過李白、杜甫和李商隱的詩句。或許,我們也對《三國演義》「草船借箭」或《紅樓夢》「劉姥姥遊大觀園」等古典小說的情節,耳熟能詳,朗朗上口。此刻的我們,可以隨時展讀這些文字,也可以在網路上輕易的以關鍵詞召喚出全文。但是,你是否也曾經想像過:這些年代久遠的文字,最初是以什麼樣的方式,被書寫在紙頁上?而它們又是以何種面目,得以被出版、保存,最後流傳到我們的手中?古人是怎麼閱讀、怎麼製作,怎麼想像一本書呢?

在過去,我們對於古人如何讀一本書,常常抱持著某種刻板的印象,以為古人們總是正襟危坐,誦讀的淨是些嚴肅的四書、五經。事實上,古籍的世界是多采多姿的。除了四書五經以外,也有小說、故事書,它們可能有附插圖,古人也會看這些插圖看得津津有味。

儘管古人已死,但他們活過的痕跡,就保存在那些他們看過的書裡。特別是書頁的邊緣。解讀這些痕跡,我們可以穿越時空,回到那個書與人共同活著的時候,書是人生命的一部分,它們身上留下了與人互動的痕跡。

「書頁邊緣」就是那些出現在「正文」之外的「副文本」,包含文字、圖像和符號。從書封開始,書名、扉頁、版式、印章,插圖,批語,序跋,都是書頁邊緣。書頁邊緣過去常被認為是內容之「外」,不重要的部分,但它也是最好玩、最鮮活,最保存了那個時代趣味的部分。就讓我們帶你一起,發現書頁邊緣的樂趣吧!

參考資料

  • 楊玉成:〈評點:書頁邊緣〉,《評點世界:書籍、印刷與文學閱讀》書稿之二,未刊稿。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