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頁邊緣

你的「名字」:《西遊記》的書名,在晚明原來有十一個字?


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,潘建國主編:《海外所藏《西遊記》珍稀版本叢刊》影印日本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淺野文庫藏明刊本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7年。
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,潘建國主編:《海外所藏《西遊記》珍稀版本叢刊》影印日本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淺野文庫藏明刊本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7年。

如果要票選中國古典小說中,最廣為人知、最受歡迎的一部,《西遊記》大概會榜上有名。直到現在,《西遊記》的IP仍非常夯,不斷被翻拍,改編成電影、戲劇;就像是小說中的「七十二變」,這隻火眼金睛的「潑猴」,仍在我們生活的世界,不停翻滾並變化著。

但是你知道嗎?目前所見最早的《西遊記》百回本,最初的書名並不只有《西遊記》三個字。

讓我們將時間倒轉回1592年的金陵城(也就是現在的南京),時值明萬曆二十年。一家名為「世德堂」的書坊,推出了一部名為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的長篇章回小說。這就是我們現存最早的《西遊記》,但它的書名不只「西遊記」三個字,而整整有十一個字之多。

為什麽《西遊記》的書名會如此「落落長」呢?出版的世德堂在想什麼?世德堂位於出版發達、競爭激烈的明代江南。這裡匯集了許多有經濟能力、雅好藝文的讀者,因此書商有機會出版一些成本比較高的書,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就是其中之一。這本書有一百回、近兩百張插圖,完全是一本重量級著作。就像現在,不是所有出版社都有能力出大部頭的套書,當年也不是所有書商都有資金負擔《西遊記》的出版。但是因為在大家愛買書的江南,這一切變得可能。而且世德堂自己負擔不了,它還可以找其他書坊合作,共同分攤出書的高昂成本。現存的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,就是世德堂跟其他書坊共同合作的結果。

出書是第一步,但是萬一砸重金出了書卻沒人買,怎麼辦呢?

就像我們現在新書會打廣告,各時代書商都要努力爭取讀者的目光。我們可以將「書名」看成是一本書的自我宣傳,甚至帶有一點廣告的效果:書名顯然不只是一個「名字」,更直接了當地告訴讀者,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。

廣告要以最迅速且吸睛的方式,表達自身的價值與特點;以書籍而言,就是:相較於同業的其他出版物,為什麼這本書值得讀者購買呢?

我們可以將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這個書名,拆分成四個小單元,分別是:「新刻」、「出像」、「官板」和「大字」。這些字詞我們現在可能都看不出來它的意義,但在明代人眼裡,每一個關鍵詞都足以吸引他們買書,所以書商才會把這些詞放上來。這些明代人到底看到什麼呢?

「新刻」和「大字」兩個詞,比較容易就字面上來理解,那分別表明:(一)這本書屬於新刻的版本;(二)印刷字體較大,可以更無負擔的閱讀。

「出像」一詞,指的就是「配有圖像」的意思。為小說配上插圖,方便讀者理解故事,也增加視覺上的娛樂效果。綜觀世德堂的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中,全書一共有一百九十七幅插圖,換算起來,平均每一回都附有兩幅圖像。為了強調這一點,書商就在書名中,特別冠上了「出像」兩個字,那就明明白白告訴讀者「這是一本有插圖的《西遊記》」。

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,潘建國主編:《海外所藏《西遊記》珍稀版本叢刊》影印日本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淺野文庫藏明刊本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7年。
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,潘建國主編:《海外所藏《西遊記》珍稀版本叢刊》影印日本廣島市立中央圖書館淺野文庫藏明刊本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7年。

在書名中,還有「官板」一詞。這個詞意味著,這本書稿的底本是由官府刻印的。《西遊記》的起源被認為跟明代的藩王有關,或許這個官板就是這麼來的。書商運用這個詞彙,會讓消費者感受到,這本書不同於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小說,校正與印刷編排上的品質,會比一般民間或個人出版更加精良——而當然,這樣的出版「精品」,售價必然會變得更加「高貴」一些了。

雖然明代的《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》沒有彩色書封,跟可以放滿推薦資訊的書腰,但僅僅是它的書名,就已透露出那麼多的線索。現代版的《西遊記》排版清晰、字體好讀,但在明代它也有另一種生命、另一種跟讀者溝通的方式。

在新海誠電影中,「你的名字」是故事主角念茲在茲、深怕遺忘的重要信物;而書籍的「名字」,也蘊含了它最初的模樣。告訴我們,在那個印刷技術沒有現在發達、但是大家一樣熱愛讀書的時代,書是怎麼跟人們打招呼的。

參考資料

  • 日.大木康:《中国明末のメディア革命―庶民が本を読む》,東京:刀水書房,2009年。
  • 日・大木康:《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4年。
Loading